光明網訊 5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首屆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我國首個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國際學術盛會,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位專家、學者、技術領袖齊聚一堂,深度碰撞AGI原創性技術路線。
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通用人工智能就是要重造能夠匹配人類各種能力與智力、符合人類情感與倫理價值的通用智能體。然而,當前的AGI敘事被西方國家主導,中國能否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建立自主的、原創的獨立思想和流派,關系到能否在這場科技競爭中搶占制高點。

全球智慧激蕩,打造AGI學術高地
本屆大會展示了當前全球AGI領域的最前沿研究,涵蓋4場專題報告、6個專題會議,邀請了來自哈佛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新加坡管理大學、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的40余位嘉賓進行高密度學術演講。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學院院長,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朱松純教授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東方哲學引領下的AGI發展取得的進展,創新性提出“基于哲學思想的CUV框架理論”,強調中國應建立自主AGI技術敘事體系。
針對國際上尚缺乏通用人工智能的嚴格數理定義,會上,《通用人工智能標準、評級、測試與架構》正式出版,書中提出在“CUV框架”的數學空間中定義通用人工智能,填補了通用人工智能評測的國際空白,為規范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度量與指揮棒,同時也為我國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搶占國際話語權提供了科學依據。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權龍,騰訊首席科學家、騰訊RoboticsX實驗室負責人張正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教授費德里科・羅薩諾分別圍繞具身智能發展、自然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進展作主題報告,呈現全球AGI研究的最新突破。
聚焦熱點,六大專題會議解碼AGI核心賽道
從多智能體、多模態交互、認知與社交智能的基礎理論到具身智能的應用探索,從AI與法律、經濟、安全、藝術的融合與創新,到AGI芯片與系統的軟硬件協同發展,六大專題會議聚焦各自熱點方向與前沿話題,與國內外頂尖專家解鎖AGI未來發展的核心賽道。
具身智能與機器人專題會議匯聚全球具身智能領域權威學者,分享多模態感知、運動控制、仿生機器人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探索智能體如何通過物理交互實現真正的環境理解和自主決策等關鍵科學問題的突破路徑。
多智能體與社會模擬專題會議聚焦智能體之間的交互與協作、社會行為的演化仿真,以及大規模群體智能的形成機制,探討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下多智能體系統與社會模擬的最新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推動多智能體技術在真實世界的高效落地。
多模態交互學習專題會議圍繞多模態表征對齊、交互式持續學習、動態場景感知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研討,揭示多模態交互如何賦能智能系統實現更自然的場景理解與更高效的自主決策,為智能應用提供全新方法論支持。
認知與社交智能專題會議圍繞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的深度融合、智能體在人類認知與社會行為方面的建模與能力提升進行討論。通過類人視覺感知、三維場景理解、問題解決與推理建模、社會互動模擬、多模態表達生成、腦機協同認知建模等層面技術交流,推動具備類人認知能力和社交智能的通用智能體發展。
AI+X專題會議重點探討AI與法律、經濟、安全、藝術等領域的融合與創新,不斷拓展行業應用場景,推進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的生態融合與發展。
AGI芯片與系統專題會議聚焦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芯片與系統設計,探討大模型加速系統、AI芯片架構的研究前沿,探索交叉科學推動AI芯片與系統的原創方向,為AI軟硬件協同發展提供指引。
青年力量閃耀,百項創新成果引熱議
為了給青年科研人員提供展示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的平臺,大會同期展示了各主題會議的百余篇最具突破性的青年研究成果,并由參會嘉賓進行現場投票,評選出了18項人氣Poster,展現了AGI領域新生代的科研活力。展示現場,參會嘉賓與青年學者進行深入交流和互動。
本屆大會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為人類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未來注入了新動能,推動國際學術界攜手突破認知邊界、共塑技術范式。(戰釗)
在線客服
企業微信






